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坚持责任担当,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先锋

 二维码 270
发表时间:2022-07-07 15:02来源: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网址:http://www.ynghy.cn

导读:2021年3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2022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政策“组合拳”相继发布,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面建成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号角全面吹响。

云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全国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云南省“十四五”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提出至2035年,要构建更加全面丰富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全过程的保护管理机制,建设具有云南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云南品牌。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云南省规划设计行业的主力军,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坚守底线、深耕细作,为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01书籍出版类


针对云南省多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广泛调研和综合实践的基础上,主编了关于云南省名城、名镇、名村资源梳理的相关书籍,旨在展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展现云南之美,强化保护意识。


《记忆乡愁——走进云南传统村落(上、下)》

主编: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以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为基础,对云南省708个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概况、环境格局、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民俗文化等进行了梳理,是云南省传统村落当前保护与发展基本情况的总集成,对于研究和推广云南传统村落及其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具有重要价值。






《唤醒——云南传统村落撷英》

主编: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精选39个风光旖旎、民风古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进行全方位展示,对保护发展成效、学术价值、各民族建筑特色进行总结,旨在为传统村保护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增添助益。



《重生——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10大范例》

主编: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从云南异彩纷呈的传统村落总遴选了10个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在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上取得较大突破,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村落进行全方位展示。



云南民居《1/2/3册》

主编:北京大学聚落研究小组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对云南省目前尚存完好的傣族、哈尼族、佤族、白族、纳西族、彝族、拉祜族、景颇族、怒族、独龙族、傈僳族等典型聚落村寨进行了详细测绘,对聚落形态、,民居内部空间、民居建筑形式、结构与材料进行了详细记录与展示,是云南民居的珍贵史料。






《我们的名城 名镇——云南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研究》

主编: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结合我院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中的实践经验积累,从云南城镇遗产保护历程、保护规划对策研究、规划实践以及保护展望等几个方面对云南省名城、名镇城市遗产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02综合实践类

我院自成立以来,长期从事全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转型提升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不断探索,在丽江、大理、红河等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区留下了诸多实践案例,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当下存量发展时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我院始终坚持责任担当,以“系统完整推进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区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采用有机更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建成环境修缮、街区肌理织补、社区功能完善、环境品质提升、保护建筑修复、新的业态培育等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为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起到科学、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实践案例概览*


《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特色城镇转型提升规划》

——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云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规划以遗产地保护为前提,以转型提升为目标,梳理多主体与空间载体的关系,凸显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全面实施整治与更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丽江古城转型提升规划主要有四大内容转变:一是更新对象从狭义向广义拓展,不再仅关注“旧区”和“拆迁”,转为关注“闲置地”和“再利用”。规划提出“街-坊-里-院”的空间革新模式,通过腾挪外迁、闲置用地盘活、业态置换等措施,引领古城用地的功能置换和空间的优化提升,实现古城空间利用的提质增效。二是更新目标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不再以经济价值为单一目标,而是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社会、文化等整体效益的提升。在保护优先和文化提升的基础上,通过“腾笼换鸟”实现古城的产业转型提升。三是更新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丽江古城不能够进行大拆大建的改造,应因地制宜采用循序渐进、精细化的更新方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全面提升古城的人居环境提升。四是更新主体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鼓励多元主体全面参与城市更新和空间治理,建立“遗产保护—景区服务—社区居民”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尊重居民和多元主体的意愿,实现利益共享。




文化展示场所布局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系列规划》

——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探索——


我院先后参与编制城子村、可邑村、白沙村、石头城村、勐景莱村、冰岛村、五星村、新华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共计百余项。其中城子村、五星村等分别荣获全国、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全新的规划内容需要创新的工作方法,有别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缺少相关标准支撑,规划依照国家、省相关编制要求,借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编制办法,在调查分析传统村落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保护和发展两个视角出发,由宏观至微观,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我院在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上的探索在对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具有示范意义。





《普洱市思茅老街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

——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普洱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思茅老街更是这座城市古老记忆的核心载体。规划提出“老街•坊”的理念,整治四条个性鲜明的老街,打造若干具有生命的街坊院落,重塑老街坊空间,唤醒城市记忆。对老街做了“微创手术”,通过整合宗地、重组院落、分级引导等手段,实现老街的自我修复与更新。




《鹤庆县水阁凉亭修建性详细规划》

——鹤庆县历史地段修复的样板工程——


规划以史为线,追本溯源,基于水阁凉亭历史地段属性的多元性,以历史为基点,但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历史,而是针对水阁凉亭作为鹤庆“一个历史缩影、一枚文化印记、一段生活痕迹”的文化角色,以有机更新理念和方法,通过历史场景再现、公共生活导入、新业态培育等手法,让历史文化与时代交融互动,成为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系统完整推进历史地段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实施完成,是鹤庆县历史地段修复的样板工程。



铜线地雕建成实景


城墙景观建成实景


水阁凉亭修缮后实景




场景铜雕建成实景



《鹤庆县文庙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开创云鹤历史文化名街修复整治新模式——


鹤庆县文庙公园作为城市南部入口区域重要历史文化展示区域。规划视角从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城市发展两个角度出发,规划通过挖掘鹤庆文化元素,以“在鲜活的古城记忆中承载现代生活;恢复传统木座构架,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形式;尊重并恢复街巷、院落体系;保留所有具有原有区域建筑细部”四大元素构思方案,形成“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综合公园区;三轴——历史文化风貌轴、绿化景观风貌轴、功能联系轴;三心——人文历史核心、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展示中心”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历史名园保护、提升城市绿地特色和城市历史文脉传承三者紧密结合的目标。目前该项目已实施完成,开创了云鹤历史文化名街修复整治新模式。


规划鸟瞰图





功能结构图

鹤庆县文庙公园建成实景




《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


剑川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之际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交通要冲,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为中国白族聚居地和白族文化聚宝盆、云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千年重镇、驿站)。

保护规划框架按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文化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展开。规划明确金华山、剑湖山水形胜层次保护内容,结合文化遗产聚集区展示和利用提出实施途径,首次明确历史城区范围,对形态格局、地形特征、城址轮廓、城垣遗存、历史轴线、礼制空间保护提出保护措施。规划确定2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划定保护范围。建筑修缮整治过程中以剑川传统建筑原始结构、构件制作体式为本,以不损害传统建筑原有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准则。2021年3月保护规划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2020年10月剑川古城街区、剑川西门外街街区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目前剑川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50年代剑川县城,城墙轮廓清晰可见

剑川古城影像图


《剑川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申报》

——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剑川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从元至正末年(1370)至今经历六百多年。街区历史格局、历史原貌,巷道走向,尺度,结构保持原状,原住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鲜活的文化生态当中,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独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白族民风民俗保留十分完整。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7.29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8.42公顷。

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体现了尊礼重教的氛围、是云南传统民居群的活标本、见证革命历史,滇西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4.6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84公顷。

剑川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的范围体现完整的传统格局,包含构成街区格局和风貌的历史街巷和历史环境要素。将保护要素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行动态、矢量化保护。




西门外街历史文化街区



《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

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优秀勘察设计(村镇建设专业)三等奖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省优秀城市规划项目一等奖


2001年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昆明宣布云南剑川沙溪(寺登)区域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保护名录。WMF入选名录指出,该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规划积极探索保护与合理再利用相结合的适当方式,发展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复兴道路。该规划的完成不仅标志着中瑞双方的成功合作,同时它也标志着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共同做出了成功的努力。

规划在借鉴国外历史街区的经验和基础上,针对沙溪古镇历史遗迹的多样性实行分级保护,明确将传统建筑按六类保护与整治模式进行保护,并对建筑、体量、形式、高度、色彩作了详细规定,对历史文化名镇多层次保护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实施性。项目社会意义重大,规划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从而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探索了一条可行道路。



建筑分类评价


戏台修复整治


《漾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上街历史文化街区震后修缮恢复实施方案》

——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震后恢复重建试点——

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2001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漾濞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21年5月21日,漾濞发生6.4级地震。实施方案按两个层次来构思,层次一为加固修复、满足基本居住要求,对街区内建筑采用加固整修的技术措施;层次二为街区整体风貌提升,方案提出保护“山—城—水”的关系,保护飞凤山、古城(街区)、漾濞江、雪山河这些独立的单元及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传统街巷严格按照历史资料修复整治,街巷走向、宽度等要求贴线建设,保证界面连续性,不允许改线或拓宽。规划将保护内容的历史完整性、街区整体性、视觉及景观要求和保护规划街区区划范围结合起来提出建筑整体风貌区划控制策略。在整体分区控制的基础上确定茶马古道上街段两侧建筑,街区内推荐历史建筑为重点改善、整治建筑,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技术参数传导至修缮具体方案。文物保护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与《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行业法规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及程序进行保护修缮,并接受《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的技术指导。历史建筑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中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执行。规划对街区内具有特色的空间提出引导措施,同时对街区消防安全、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统筹。


漾濞古城




展望: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在当下国家强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亟待完善,传承利用方法亟待创新。尤其是在存量发展新阶段,历史文化保护面临更加严峻挑战。作为云南省规划设计行业的主力军,我们将在过往实践经验的积累上,始终坚持责任担当,不断创新,为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