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 | 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维码
4110
大学毕业后,刘雨松同志就进入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现综合设计分院)从事城乡规划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一直将工作放在第一位,敢于担当、乐于钻研,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发表多篇论文,先后获得省内、院内奖项若干,并多次获得院生产标兵和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省住建厅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十年来,他从初出茅庐的“门外汉”到“技术骨干”,把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这份工作。 不畏艰险、吃苦耐劳,以坚实脚步丈量美丽云南 工作十年,规划项目遍布云南各地,他和项目组用坚实的脚步仔细丈量大美云南,以求获得最为详实的基础资料。在编制会泽风景区规划的时候,山高路远、地势险要、设施匮乏,几乎没有路,为了标示重要的景点位置和观景点,常常需要像摄影师一样从一个山头走到另一个山头,等待那一副最美的“画面”出现。那时一进山便是一两天,风餐露宿成为常态,为了探寻村民口中世代相传的景色,项目组驱车一百多公里,以每小时几公里的速度险驾于磅礴乌蒙绝壁上,而那些悬崖碎石路却总是向悬崖边倾斜,往下便是垂直一百米的深渊,只要下车,便狂风扫面,无法站稳,感觉随时会被风推下去,连当地带路的村支书都连连感叹,“这条路我每次走,两个大腿都在抖”。即便如此,项目组依然坚持走完了全部路程,求得稀有资料。 深入基层、创新方法、做好驻村规划师 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他和项目组长期扎根农村,积极探索驻村规划师的工作方法,在城乡融合、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类型项目上奔走献计。在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岭村庄规划项目中,为了实现自下而上、深入基层、了解村民心声的目标,项目组驻村实地调研,紧密围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积极鼓励村民在政府、村委会的组织下,提出自身意愿和建设需求,帮助他们自绘发展蓝图,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并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征询当地乡贤智士的意见。项目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座谈、访谈、建立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充分获取各利益群体对村寨发展的诉求。最终,该项目获得了2019年院优秀规划一等奖。 乐于钻研、求真务实、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十年来,刘雨松同志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全身心投入提高城乡规划专业技能上,先后考取了注册师证并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主持或参与城乡规划项目超过60余项。除传统的体系、总控详规、村庄、旅游规划外,在灯光照明、海绵城市、一水两污、通用航空、综合管廊、人居环境、特色小镇等类型项目上均有涉及,在编制技术上积极运用大数据、GIS、3DMAX等各类辅助技术完善规划。十年来,刘雨松同志始终保持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热情,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用专注与奉献苦练内功,身兼多个项目的同时,仍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学习各类中外文献资料,收集案例,加强理论学习,扩展技能领域,尝试更多新型任务,先后获得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5项、院级优秀规划设计奖6项。 践行职责,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支部委员,刘雨松同志党龄已有15年,始终以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紧跟党的方针政策,把最新的发展要求融入具体项目中。在每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总会习惯性地打开“学习强国”等APP了解党内最新资讯,针对重要理念认真笔记思考,以求与中央同步。同时,刘雨松同志也积极参加支部各项活动,先后参与支部组织了祥云县下庄镇大仓村党支部“支部共建、精准扶贫”专题党员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延安、梁家河主题教育活动等,深入学习了我党奋斗史,体会总书记的心路历程,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个人素质。 结语 如今,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鞭策下,我们正处在机构变革的洪流中,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刘雨松同志正以饱满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为云南城乡建设贡献力量,他始终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 声明: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yncityplan.com/h-nd-6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