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身边榜样 | 从一片废墟到一座城镇的重生 ——记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总工程师季斌

 二维码 574
发表时间:2019-07-03 11:34


2014年8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午后的宁静,云南省鲁甸县突发6.5级地震,这是云南14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



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抗震救灾做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总理赶赴灾区指导工作,云南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响应,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



按照云南省住建厅、省抗办的统一部署,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专家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市政分院总工程师季斌临危受命,担任团队的技术负责人。

灾情就是命令,季斌率领技术骨干,第一批赶到灾区前线,了解受灾情况。由于连日降雨及震后塌方,通往灾区的道路充满艰险,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冒着落石及滑坡的危险,季斌乘坐的汽车率先冲在前面,为后方车辆报告前方路况,同行的设计师回忆道,一路上大家心里都特别紧张,更担心季斌在前面有危险,但有他在前面,队员们心里又踏实了许多。



面对被灾难重创成为废墟的家园,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季斌心头堆积,他身先士卒,发挥主心骨作用,带领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争分夺秒开始恢复重建设计工作。




冒着余震的危险,季斌坚持踏勘每一个项目现场,因地制宜的统筹制定规划设计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奔涌的牛栏江,崎岖的山路只能步行,一天下来变成泥人更是家常便饭。


(图为踏勘途中季斌拍摄的照片)


有一次,为及时解决周家坪安置点设计问题,季斌徒步20公里山路赶到现场。一瓶水,一个面包,一双沾满泥土的运动鞋,几年来,季斌的足迹遍布灾区各项目点,踏勘途中他对团队成员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没事,我先上,你们跟我来。”


季斌与设计人员一直驻守灾区,同吃同住。在四面透风的临时板房内,大家每天以方便面,白菜,挂面为食,夜以继日的连续工作。


(图为2014年中秋节团队住宿情况)


由于昼夜温差大,工作强度高,季斌发起了高烧,但为保证项目进度,他在板房内一边打针一边坚持工作。


(图为团队在板房内坚持工作)


截止2016年底,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派驻灾区的技术服务人员达50余人,唯一没有离开过的就是季斌。


(图为季斌在灾区现场汇报工作)


无暇照顾八旬父母和妻儿的他,每次接到电话被问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回家;听的最多的是:保重身体。


(图为季斌在灾区现场汇报工作)


驻守灾区一线的700多个日日夜夜,季斌和团队见证了受灾城镇在废墟上重生,一张张蓝图变为现实。


(包谷垴小营安置区核心区鸟瞰图)


(包谷垴小营安置区)


他们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辱使命,为灾区恢复重建保驾护航,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龙头山镇鸟瞰图)


(重建后的龙头山镇)


2017年11月,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此时此刻,有多少云南住建人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为建设最美云南添砖加瓦;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又有多少个家庭在默默支持着他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无私奉献。

他们是设计师,他们是建设者,他们是普通岗位上托起中国梦的共产党员,他们是红土地上最可爱的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岗敬业齐奉献,无怨无悔住建人。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