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振兴乡村 ——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省级示范村村寨规划 二维码
1518
陇川县温泉村在其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践行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五共”理念,从发动群众做起,村民、企业、政府、协会等多方共同参与,注重倾听民意共同决议、共商规划策略、共谋发展大计、共建美好家园和共同管理强化乡村治理,实现村寨建设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和成果共享。 作者:廖凯、刘长婷 温泉村位于云南省陇川县勐约乡,2015年7月,云南省将其列为全省第一批扶贫村寨规划建设示范点,希望通过该类项目的试点,探索民族“直过区”村寨规划编制方法和建设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 一、决策共谋:自下而上,上下共谋 1、村民主导 村民在政府、村委会的组织下,对村寨发展提出自身意愿和建设需求,经规划技术人员的指导,自绘发展蓝图,作为温泉村寨建设的核心依据。 村民自绘家园蓝图 2、民族协会建言 村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征询当地景颇民族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作为村寨建设的核心准则,在空间布局和建筑环境设计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3、规划统筹 运用“众规”理念,搭建沟通平台。通过现场调研、驻村规划、召开村民大会、座谈、访谈、手印痕迹管理、建立微信线上实时交流群等多种方式,搭建起村民、企业、政府、协会等相关主体各抒己见,协调诉求的平台。 入村规划宣讲 入户培训与宣讲 制定分户指导手册,指导民宅建设。规划在编制成果上,在遵循“统规自建”的原则下,为每户村民家庭提供单独一套针对自家“量身定制”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明确院坝布局、建筑选型、产业发展指引、建设效果等要求,便于村民能看懂、能使用、能指导家庭发展建设。 二、发展共建:自上而下,上下协作 1、政府组织 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村寨规划建设,给予村寨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村寨对外宣传及招商引资工作。 政府组织村寨规划建设等工作 2、规划引领 (1)制定发展目标和策略 根据村寨资源、政策环境和民族文化方面的优势,制定“打造高品质生活生产空间,保留最纯的乡村生活环境;打造高品质的文化内涵,挖掘最浓的乡土文化氛围;打造高品质的社区管理,建设最有活力的致富激励机制”的发展策略,将温泉村建设为“云南省脱贫致富先进示范村,景颇文化重要传承村寨”。 (2)拓宽增收途径,实现脱贫致富 成立肉牛养殖农民合作社,发展肉牛集中养殖小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果圃基地和蚕桑种养殖基地;依托温泉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以庭院经济为支撑,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强产村融合,重点培育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庭院经济。 温泉村产业规划布局图 (3)整体空间布局 保护村民房屋产权,尊重民族信仰,民宅布局采取原址重建和加固修缮的方式,延续村寨之前依山就势的布局形态;在村寨内通过增补客堂、“农尚”祭祀、目瑙纵歌、寨桩、温泉亭、农村电超等服务和文化活动空间,传承民族文化,满足村民新时期生活生产需要。 规划总平面图 建成实景鸟瞰图 建成实景航拍图 (4)基础环境提升 以“七改三清”为抓手,全面提升村寨人居环境。在村内道路设计中,考虑到后期维护成本,新建道路铺装采用混凝土高压气块的方式铺设,在现有水泥路面两侧各铺设50cm石子,既起到加宽现有路面,满足通行的需要,又避免雨天蹄类牲畜行走打滑的问题,还有效解决水泥路面与村寨景观不协调的矛盾。村内的市政管线采取“小综合”的形式沿路铺设。村寨生活污水采用FMBR兼氧膜生物一体化处理设备分片区处理。以微菜园、微果园的形式营造村寨整体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村内危旧房拆除下来的空心砖,设计成为排水沟渠、市政管沟、步道台阶、花架、景观小品等。 道路交通规划图 道路施工图 微菜园、微果园规划示意图 空心砖利用示意图 (5)特色打造 以建筑、公共空间、景观小品等彰显村寨文化特色。建筑主体采用钢架结构,底层局部架空;建筑形式以景颇族传统建筑的长脊短檐、图腾、山墙入口和象征财富繁衍的中柱造型等典型建筑文化为核心,提炼景颇族传统装饰彩绘图案,保留传统工艺,利用竹木作为分隔;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尊重景颇族传统生活习惯,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入口及厨房外设架空平台,内设火塘,在满足现代生活的同时,保留传承地域民族特色。同时将景颇族回纹、牛头、犀鸟、象脚鼓等特色元素融入到公共空间及景观小品设计中。 村民住宅建筑效果图 村入口景观效果图 景观小品设计图 3、村民参与 规划编制过程中全面摸清每户村民发展基础和发展问题,以村民自绘发展蓝图的模式,让村民参与到村寨建设中。在综合衡量村民建设、改造的经济基础和意愿上,规划提供基本型(60㎡)、经济型(100㎡)、舒适型(150㎡)三种户型供村民选择。 4、企业参与 引入产业带动型农企和农宅装配式建企,盘活发展思路。引进褚橙集团落户温泉村、引进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蚕桑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确保每个农户有1-2个稳定收入来源的产业;引进昆钢集团,采用装配式建筑,降低建设成本,推进村寨高效建设,仅用一年多时间,村寨改造已基本完成,46户富有景颇特色的民房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规划实施率接近90%。 装配式建筑示意图 三、建设共管:层层监管,共同维护 1、政府监管 县级层面设“脱贫村寨规划建设办公室”,统筹部门资源,保证政策力度;乡级层面选派年轻干部挂职村第一副书记,同时作为规划设计单位和村民间技术沟通的桥梁,事先进行规划知识培训,驻场协助村内规划建设工作。 2、村民自治 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维护村寨的建设发展;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自建行为,便于村寨后续管理。 四、效果共评:上下并行,共同评测 1、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测 将村寨建设成果纳入国家、地方两级政府绩效考核、接受社会评测。经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荐及专家审查,温泉村荣获“2017年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镇”称号;经县级地方政府评测,温泉村荣获陇川县“文明村”荣誉称号。 2、推进村寨和村民自评 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定期组织村民自评。通过建立“家庭自评、村民互评、村级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村民理事)考评”三级自评机制,促进村民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监督村寨内违法违建,保护公共环境,保护建设成果。 五、成果共享:经验推广,共享红利 1、成绩喜人,媒体竞相报道 温泉村在规划设计、建设模式、建成效果等方面成绩喜人,获省、地州等多家媒体报道,推广经验。温泉村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示范类村寨规划建设积累了可推广的经验。 云南日报 云南新闻联播报道:德宏陇川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陇川新闻报道: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村民迁入新居 2、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通过引进企业和发展村企(合作社)并举,一方面拓宽了村民增收途径,助推温泉脱贫致富,人均收入由4507元提升至8000元;另一方面,实现集体经济分红,成立村寨集体事业发展基金,保障村寨后续建设维护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名称:《陇川县勐约乡温泉村省级示范村村寨规划》 项目团队: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分院 项目团队:廖凯、杨志华、饶曙民、黄江峰、刘长婷、谢徽、赵海清、杨骏骅、刘学、李俊君、李锐、谢辉、李瑞鹏、赵进伟 本项目荣获: 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村镇规划类)二等奖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网络图文中心 声明: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yncityplan.com/h-nd-5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