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与建筑设计——以云南田蓬公路口岸联检大楼扩建项目为例 二维码
341
作者:魏玄通 陈选芳
I 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I
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给出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定义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I ——以云南田蓬公路口岸联检大楼扩建项目为例 项目简介 田蓬口岸位于田蓬集镇南部,原有用地北面为陡峭山区,西面隔着陡峭山体与越南相接,东面紧邻水库,南面场地也为山地,但用地相对开阔平坦。仅从地形上看,口岸位置并不具有优势,但从口岸的历史及大区位来说,口岸地处两国(中国、越南)三省(中国云南、广西和越南河江)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其具有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边民互市历史悠久,是对越贸易的重要窗口。所以,总体来说,田蓬口岸的选址是具有长远发展优势。本次规划立足于口岸的用地现状,在用地北、西、东三面受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向南面扩展。该项目前期重点设计建筑为联检楼,本次设计本着绿色,高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地形地势和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庭院围合营造内部小气候以及底层部分架空,连廊等打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 项目本着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路线贯穿于设计,在控制项的基础上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 ,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5方面综合考虑,力争将绿色融入我们的设计,使田蓬口岸联检楼不仅是个满足日常功能的建筑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下面为几项常见分析项。 1 .安全耐久 1.1场地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场地高挡墙和高边坡进行专项设计保证场地稳定性可靠。1.2设计保证建筑结构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均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1.3项目设置平板遮阳,与建筑主体统一设计、施工。 1.4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1.5设计保证建筑外门窗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为3级、水密性能为2级、气密性能为6级,均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6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卫生间地面做法:1、8-10厚防滑地砖铺实拍平,水泥砂浆擦缝;2、20厚1:2干硬性水泥砂浆粘合层,上撒1-2干水泥,并撒清水适量;3、4.0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向上延伸150,门洞口处向外延伸300宽;4、1:3水泥砂浆找坡层,最薄处20厚;5、水泥砂浆水灰比0.4-0.5结合层一道;6、150厚C15混凝土垫层找坡表面赶光;7、素土夯实基土。卫生间墙面做法:1、贴5厚釉面砖,白水泥擦缝;2、3~4厚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的建筑胶镶贴;3、2.0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4、15厚2:1:8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5、刷建筑胶素水泥砂浆一遍,配合比为建筑胶:水=1:4;6、加气混凝土墙。1.7设计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保持畅通。1.8项目设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2.健康舒适 2.1建筑设计选用建材均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环保材料,保证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有关规定。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禁止吸烟,并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2.2采用竖向风井排风避免卫生间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防止卫生间的排气倒灌。2.3设计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隔声观察模型: 2.5设计建筑照明符合下列规定: 3.生活便利 3.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3.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预留有公共交通站点。3.3停车场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无障碍汽车停车位4个满足规范要求大于总车位数的1%且不少于3个。3.4自行车停车场所设在出入口附近位置合理、方便出入。3.5建筑设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的设备管理系统。3.6建筑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4.资源节约 4.1设计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设计的要求。 4.2设计采取下列措施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并应符合相关规定: 5.环境宜居 5.1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5.2室外热环境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建筑场地内的住区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典型气象日气象参数与渗透面夏季逐时蒸发量对一天中9:00-19:00时刻进行平均热岛强度(℃)的计算,使我们对场地内的广场,道路,乔木遮阴等面积有一个定量的评价标准从而进行整体的要素进行调控,以求更好的居住环境。 5.3配建的绿地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合理选择绿化方式,植物种植应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且应无毒害、易维护,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并采用复层绿化方式。5.4场地的竖向设计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有效组织雨水的下渗、滞蓄或再利用。5.5建筑内外均应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5.6场地内无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5.7设计根据垃圾生产量和种类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其中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清运。垃圾收集设避风处,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垃圾收集设置应兼顾耐用,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露天堆放;同时,在垃圾容器和收集布置时,重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环境卫生与景观美化问题,做到密闭并相对位置固定;集布置时,重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环境卫生与景观美化问题,做到密闭并相对位置固定;按需配置垃圾收集站,应能具备定期冲洗、消杀条件,并能及时做到密闭清运。 6.绿色小结 本项目以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标准指导设计,优化设计,服务设计,最终设计成果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控制项,达到绿色建筑基本级的要求。 I绿色建筑的展望 绿色建筑开发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项目的研究与分享,以期后期绿色建筑开发和建设工作取得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1.完善并制定绿色建筑相关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 为了更好的进行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统一管理,住建相关单位宜编制绿色建筑建设管理,施工,装修等类似文件,从而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责任主体和工作流程,有效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与评价标识工作的开展。 2.与BIM等的结合发展 随着市面上各种软件(BIM,参数化性能设计,excotect,energyplus,butterfly)等的发展,BIM的多平台多专业协同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BIM技术作为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多维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显著降低成本,应该更广泛的应用。 3.建筑全过程咨询+绿色监控 强化绿色建筑工程过程管控,绿色建筑建设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过程管控,保证每个环节切实做到绿色建筑所要求的各项技术,各相关单位共同开展绿色建筑的技术协调推进会,重点解决绿色建筑评估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问题,并就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召开宣传会。 4.建筑建筑与绿色材料的发展 绿色建筑必须依靠绿色材料这个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建筑材料的绿色化使绿色建筑的基础,国际上将绿色建材主要分为:基本型,节能型,循环型,健康型四大类,作为设计师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我们也要在造价允许的条件下,本着绿色先行的原则。 I 最后借建筑大师齐康的一句话送给各位奋斗在建筑行业的设计师们共勉,“让我们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在肩负着繁重而艰巨的设计和建造任务时,能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始终保持着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索。我们的目标是——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项目名称:云南田蓬公路口岸联检大楼扩建项目 设计部门: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 声明: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yncityplan.com/h-nd-726.html
文章分类:
土蜂故事
|